金融行业 | 券商资管:稳步转型,机构间出现分化——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观察(2025年)
2024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券商资管管理资产规模企稳,呈现小幅回升趋势。结合中基协发布的分类标准,本文对于券商资管产品发行主体的考察口径为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券商资管规模范围包括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管理的私募资管产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
2024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券商资管管理资产规模企稳,呈现小幅回升趋势。结合中基协发布的分类标准,本文对于券商资管产品发行主体的考察口径为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券商资管规模范围包括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管理的私募资管产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
Wind数据显示,在纳入统计的32家上市券商中,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到7.31万亿元(含资管子公司受托管理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4.65%的增长。其中,15家券商规模实现同比上涨,17家同比下滑。
券商资管产品总体来说有四种,分别为单一资管计划、集合资管计划、专项资管计划和公募基金。其中,公募基金需要取得公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根据中基协披露数据,共有14家券商(含券商资管子公司)取得公募牌照。
5月21日,兴证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兴证资管”)正式公告人事调整:原董事长孙国雄因到龄退居二线,转任业务巡视员;原兴证投资执行董事兼总裁刘宇接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此次调整标志着这家管理规模突破千亿的券商资管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管理规模逼近10万亿元的券商资管业务正经历重塑,行业竞争加剧。在券商转型进程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应对大集合产品(运作模式参照公募基金)到期潮、获取公募基金牌照成为“必答题”。
管理规模逼近10万亿元的券商资管业务正经历重塑,行业竞争加剧。在券商转型进程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应对大集合产品(运作模式参照公募基金)到期潮、获取公募基金牌照成为“必答题”。
管理规模逼近10万亿元的券商资管业务正经历重塑,行业竞争加剧。在券商转型进程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应对大集合产品(运作模式参照公募基金)到期潮、获取公募基金牌照成为“必答题”。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券商在债券交易市场中表现活跃。5月13日晚间,上交所公布了2024年债券交易量排名前一百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交易百强”)名单,该名单显示,2024年有39家券商、10家券商资管公司跻身上交所债券交易百强。